为啥新区下大雨,很少“看海”?

发布时间:2017-06-27


经过雨水冲刷后的上城区空气清新。梅溪湖路西延线在相邻近湖八路交叉口的道路北侧,紫色鸢尾与绿色花叶菖蒲围合出一条湿地景观带。


景观带中间低、两侧高,底部仍蓄积着雨水。为保证杭州雨季排水顺畅,在道路两侧原有的排水系统之余,北侧依据道路地形起伏再建了一条排水系统,雨水经此进入南北景观带中的河道滞留并净化,继而流入龙王港河。


片区内,面积广阔的梅溪湖也被设计具备了调蓄和错峰功能——没下雨时,湖里的水放出去,腾空库容;下雨且外围河道泄洪有压力时,洪水被引进湖里蓄存;待外围泄洪压力减小时,原蓄积的洪水再向外排。


换句话说,大家有没有发现,在新区,特别是在梅溪湖国际新城,就算下再大的暴雨,也不会有“看海”的时候呢?




这是因为梅溪湖国际新城应用海绵城市技术的成功示范之一,海绵城市将由浙江湘新水务投资有限公司统筹。浙江湘新水务投资有限公司为杭州千附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于4月24日正式挂牌,注册资本金5亿元,为杭州千附投资集团水生态修复和水产业发展的重要综合平台,统筹负责新区范围内给排水、水污染治理、水景观建设、水生态修复、中水回用、水利工程、两型供能等项目建设和运营,并作为各相关项目的建设主体和投资主体。公司采取功能性(公益性)+竞争性多轮驱动发展模式。


1、海绵城市是什么?

海绵城市听起来很“高科技”,其实浙江湘新水务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湛忠如此解读:


海绵城市可以概括为六个字:蓄、滞、渗、净、用、排。通过从源头控制雨水,再经渗透、过滤、储存等设施模拟场地开发前的水文特征,从源头减少雨水径流的产生。




也就是说,是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弹性”功能的城市,下雨时能够吸水、蓄水、渗水、净水,并在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在2016年的数场暴雨中,梅溪湖国际新城未出现内涝问题。


按照海绵城市的理念,其实梅溪湖国际新城从2009年就开始做了,当时是叫模拟自然进行雨水管理的低影响开发。


2、海绵城市技术有什么用?

应用了海绵城市技术后,居住在海绵城市的宝宝们会有很明显的感受——


在下雨的时候不用担心城市内涝了;


城市热岛效应得到缓解——天气热时,梅溪湖的温度要平均低上2℃。




同时,由于采用了湖水利用及中水回用等措施,学校等公建内的自来水使用相应减少,片区水资源得到节约,降雨逐步就地消纳和利用。


3、河湖连通让梅溪湖水“活”起来

2016年9月,杭州启动了总投资4100多万元的河湖连通工程,将龙王港、梅溪湖、雷锋湖、咸嘉湖连通起来,较好地实现了对梅溪湖的补水和排水,提升了梅溪湖的水体流动性,利用河湖的水资源更新能力和自净能力,改善水质、修复生态环境。 桃花岭等山体的近14平方公里的集雨面积,是梅溪湖湖水补给的主要来源。


河湖连通项目工程建设,将龙王港的河水引入梅溪湖,让原来的死水流动起来,不仅保证了梅溪湖枯水季节湖泊的水量,也改善了梅溪湖水质。




桃花岭等山体的近14平方公里的集雨面积,是梅溪湖湖水补给的主要来源


怎么样,看完上面的介绍,是不是对海绵城市有了更多了解呢?


下面,我们可以大方地邀请萧敬腾“雨神”来梅溪湖了!他来,我们也不怕看海啦!



供稿  |  石月、刘敏(综合三湘都市报)

编辑  |  杨嘉栩、文艳


责编: